关于创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对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做好成本控制各项活动的对应、做好工程项目估价工作、做好成本分析工作、导入风险管理及重视成本控制制度的作业基础五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创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管理;创新;措施
一、做好成本控制各项活动的对应
企业成本控制目的在将各项活动中的预估与执行差异找到,但找到各项活动其预估与执行间的差异,远比找出各活动间的差异会更有执行上的效果。对企业项目建设合同的单价而言,每一项目所对应的预算并非一项,故管理人员通常以合同为领款的依据,但不一定为成本控制的对照。依据进度的安排,各项作业的组合在不同的时间与位置,生产所预定的标的,这是企业项目的生产过程,但是这一个过程并不一定能产生计价项目。于是半成品或库存量是企业项目生产上的大问题,而这个过程中的相互间对应也是企业项目生产的另一个大问题。若要完整地对企业项目生产的各项要素进行关联,应该做好如下内容:对管理者合同的计价项目要纳入管理;分包合同要纳入管理;施工的作业位置要纳入管理;资源的运用要纳入管理。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工程的管理在作业场所的现场处置,而不是仅在财会端做数字的加总与比较,确保成本控制具有很好的基础性。
二、做好工程项目估价工作
现今企业工程项目规模都非常庞大,合同内容含盖层面广扩,已非单一技术工种或单一专业人员所能克服,各类企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已一日千里,结构设计及设备要求都较以往复杂,质量要求更是严格,因此要完成一件重大企业项目施工估价,确实不是单纯的工程人员可以做到,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规划设计人员、估算分析人员、合同管理人员、信息人员、法务人员、财会人员等共组团队来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企业项目工程初期就做好施工估价及工料分析作业,后续工程进行中才能落实预算执行与确保工程成本能有效掌控,通过保护承包厂商能获取合理利润,如此工程进度就能顺利推展,质量也能符合规范要求,致使企业项目工程能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如期如质完成目标。企业项目施工估价的目的就是要在施工前能够掌握成本创造利润,而往往在办理承包作业时,有竞价的因素存在,因此如何准确的做好估算作业,使不致于因估价过高而标不到或因估价过低而造成承包亏损,这也是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所需谨慎分析的方面。
三、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成本分析除了在估算投标时就成为企业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其正确与否会影响企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在顺利实施投招标工作之后,预算编制阶段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将影响整个企业工程执行烦人结果,有经验的预算编制人员,懂得收集许多相关的资料,无论在施工中,对于成本的控制或是在施工后对于决算的管理,都可以适时的作合理的分析判断,并提供明确的数字根据,以做为企业工程管理的参考,有助于各项工程的决策质量。而在企业建筑工程中,由于其用途、造型、设计及材料都较为固定可循,如果能够对成本结构有效的剖析,其结果将更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经专业工程人员的分析比较后,往往能够迅速的提供精确的工程预算,来协助房屋销售的定价核算及利润保障,对于工程销售条件之影响因素可谓不小,是以成本分析及工程预算实为不可轻忽的工作。
就成本分析方法而言,其基本包括:建立成本分析表格;成本结构比较表建立;单位用量比较表建立;成本造价比较表建立。另外,对于工程成本分析,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依工程性质将成本结构分类;比较同类型工程判断成本结构的合理性;差异性较大的成本结构剖析比较;市场行情,判断与预估,确实修正成本单价。
四、导入风险管理
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一向是项目管理的重点项目。由于工程本身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使得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项目工程不可或缺的管控环节之一。在以往国内营建风险管理的领域中,主要系针对项目的执行面及技术面进行风险管理,但实际上具备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成本控制流程,也应考虑成为风险管理的执行对象。
将风险管理系统的精神(PDCA循环)用于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生命周期,导入这一序列的成本控制作业要项,并以有秩序、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执行,以期获得较好的成本控制效益。风险管理过程可分为风险规划、实施执行、检查矫正及管理审查等四大步骤。这四大步骤恰可说明风险管理的执行程序。此外,在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矫正这些步骤,风险管理程序必会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及结果。通过这些新的信息及结果,又可重新启动风险管理的整体流程,进入新一阶段的风险管控。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成本的效果(姚贤波,孙旭光,2011)。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导入项目成本控制的要项,仍依照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分为风险规划(P)、实施执行(D)、检查矫正(C)及管理审查(A)四个过程。
五、重视成本控制制度的作业基础
现今企业的成本结构,随着交易形态及服务的多样化,直接人工与直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低,而制造费用的比重却日益增加。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对于费用分配的方式,并不够严谨,难以对资源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因而可能产生企业成本结构扭曲与交互补贴(cross subsidies)的现象。作业基础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则可以反映不同作业基础下,真实的成本状况,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针对企业资源所产生的耗用程度,进行成本评估,足以弥补传统会计系统在成本信息上之不足(田林永,2011)。ABC成本法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构面模型(one-dimensional model),主要在于建立产品成本与资源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以提升成本的正确性,改善定价策略;第二阶段为双构面模型(two-dimensional model),为作业成本基础/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的整体改进架构。
参考文献:
[1]张楠,徐兴权.简析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J].理论探讨,2006年第9期.
[2]田林永.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年第2期.